最新更新文章排行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财经

为什么社融应当看总量,而非结构?

时间:2022-06-14人气:作者: gff

本文作者:陈曦,开源证券固收首席


核心观点

5月疫情的影响逐渐消散,经济生活逐渐恢复正常,回到正轨。社融总量较上月出现大幅好转,承接了1月至3月持续复苏回暖的趋势。

社融总量是最为重要的经济领先指标;社融结构只是经济的同步指标,当经济回升之后,社融结构会同步回升。

我们关注金融数据,主要是关注其对经济的领先性,而有领先性的是社融存量增速,并非社融结构。

为什么社融应当看总量,而非结构?


图1 宽信用、经济上行初期,均出现短期贷款占比偏高

历史上,在经济复苏的初期,如2019年1月、2020年3至4月均出现过在社融总量回升但短贷和票据融资占比高的情况,属于正常现象。这主要是因为:

一方面,实体经济往往存在明显的顺周期特征,很难在经济下行时期有自发性融资需求,必须要政府通过逆周期手段进行调节,因此在经济修复阶段社融结构欠佳是情理之中

另一方面,政府在进行逆周期调节时,短贷和票据融资占比高是非常正常的情况,因为总量增速高是政府逆周期调节意图的体现,往往预示着后续经济将进一步修复向上。

5月稳增长政策密集出台,不断加大对企业纾困、就业民生的支持力度。在政府逆周期调节的推动下,6月金融数据很有可能会迎来更为强劲的复苏,下半年社融总量增速大概率将上行至11%以上。同时,没必要过分担忧结构问题,随着市场主体接力,数据结构预计也将出现明显改善


社融总量大幅修复,宽信用复苏明确

5月实体融资需求受上海、北京逐步摆脱疫情困扰,复工复产,以及国家稳增长措施加码发力等影响,出现显著回升,5月社融存量329.19万亿,同比增长10.5%,较上月上升0.3%。5月新增社融为2.79万亿元,前值9102亿元,较上月增加1.88万亿元,比2021年同期增加8399亿元。其中,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和政府债券净融资的增长最为显著。

5月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.82万亿元,同比多增3936亿元,较上月出现显著回升,环比多增1.46万亿元,是本月社融最大的贡献项。5月份上海、北京等地逐步推进复工复产复市,生产生活逐步回归正轨,叠加一系列稳增长政策的出台和加码,实体经济有效需求在5月筑底反弹,回暖幅度亮眼,宽信用复苏明确。随着全国疫情压力的缓解,预计后续实体经济贷款需求会进一步回升。

政府债券净融资1.06万亿元,同比增加3881亿元,环比增加6688亿元,政府债发行进一步加速,我们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上月各地政府积极响应国务院推出的33条稳增长政策所致,5月财政、地产和基建等政策进一步加码发力,同时中央已明确表态政府债券发行前置,3.45万亿专项债在6月底前发行完毕,并在8月底前使用完毕,因此5月政府债券融资的高增速情理之中。

本月表外融资表现不一,共减少1819亿元,与2021年同期相比少减810亿元,监管对非标融资进一步松绑,延续边际宽松趋势。其中委托贷款同比减少132亿元,同比少减276亿;信托贷款减少619亿元,同比少减676亿;未贴现票据降幅较大,减少1068亿元,同比多减142亿元,主要是因为银行信贷冲量所致,该情况与5月票据融资规模进一步增加一致。

直接融资项中企业债券与股票融资出现分化,企业债券净融资减少108亿元,同比少减969亿元;股票融资292亿元,同比减少425亿元。受季节因素影响,5月是信用债发行小月,但受近期信用债市场火热影响,企业债净融资额相比2021年出现较大幅度少减。

为什么社融应当看总量,而非结构?


图1:5月政府债券发行维持高位(万亿元)


信贷有所回暖,政策驱动明显

信贷上,5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.89万亿元,同比多增3920亿元。5月疫情扰动缓解,同时,5月下旬随着一系列稳增长经济会议召开,银行信贷投放明显加速,信贷总量大幅回暖。

从信贷各分项上看,5月份住户、企事业单位、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部门贷款均实现增加。但是信贷结构依然呈现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强劲,中长期贷款偏弱的格局,居民户信贷仍较低迷,企业端银行票据冲量行为依然活跃。从信贷结构中可以看出5月信贷的超预期放量主要由政策驱动所致。

住户贷款增加2888亿元,同比少增3344亿元。其中,短期贷款增加1840亿元,同比多增34亿元;中长期贷款增加1047亿元,同比少增3379亿元。5月全国疫情情况有所好转,居民消费场景逐渐恢复,物流堵塞情况整体缓解,居民消费需求回升,短期贷款的需求回暖,但正增幅度较弱,仍需进一步修复。目前房地产市场景气度依然未见明显起色,加之5月北京、上海等地疫情对经济的影响,住户偿债压力增大,房地产需求疲软,因此,5月居民户中长贷回升不足符合预期。我们认为,若6月房地产销售仍保持低迷,央行存在补降LPR的可能性。

企事业贷款增加1.53万亿元,同比多增7291亿元。其中,短期贷款增加2642亿元,同比多增3286亿元;中长期贷款增加5551亿元,同比少增977亿元。受疫情扩散影响,部分地区5月依然经历了较长时期的管控,企业投资信心不足,因此中长贷需求进一步下滑,企业通过短期贷款缓解流动性压力,维持运营周转;票据融资延续了增长态势,增加7129亿元,银行票据冲量行为依然活跃,但目前票据利率已出现下滑,后续信贷投放大概率将会放量增加。此外,非银金融机构贷款增加461亿元,同比少增163亿元,符合季节性特征

为什么社融应当看总量,而非结构?


图2:5月信贷结构各分项均有所回暖(亿元)


货币供应量出现分化,M1与M2剪刀差进一步负向走阔


5月M1同比增长4.6%,较上月降低0.5%,M1依然处在低位。5月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,房地产销售依然不见起色,同时受疫情影响企业经营受阻,对高流动性资金的需求低。

M2延续增长趋势,同比增长11.1%,较上月提高0.6%。我们认为5月M2高增速主要由居民高储蓄、积极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协调联动等因素共同推动

5月住户存款增加7393亿元,受疫情影响居民储蓄率攀升,同时,5月资金面持续宽松,财政政策也在不断加码发力。因此,多因素推动导致M2大幅增长。

值得注意的是,5月M1与M2的剪刀差进一步负向走阔,说明实体经济活化率依然较低,后续需进一步修复。

为什么社融应当看总量,而非结构?


图3:5月M1与M2剪刀差进一步负向走阔(亿元)


总量是最重要的先行指标,后续结构改善可期

总体而言,5月疫情的影响逐渐消散,经济生活逐渐恢复正常,回到正轨。总量较上月出现大幅好转,承接了1月至3月持续复苏回暖的趋势。

我们认为,虽然结构欠佳,但社融结构只是经济的同步指标,社融总量才是最为重要的经济领先指标,经济预期更应该关注社融总量领先指标。

历史上,在经济复苏的初期,如2019年1月、2020年3至4月均出现过在社融总量回升但短贷和票据融资占比高的情况,属于正常现象。这主要是因为:

一方面,实体经济往往存在明显的顺周期特征,很难在经济下行时期有自发性融资需求,必须要政府通过逆周期手段进行调节,因此在经济修复阶段社融结构欠佳是情理之中;

另一方面,政府在进行逆周期调节时,短贷和票据融资占比高是非常正常的情况,因为总量增速高是政府逆周期调节意图的体现,往往预示着后续经济将进一步修复向上

5月稳增长政策密集出台,财政、地产、信用政策相继发力,不断加大对企业纾困、就业民生的支持力度,社融总量的较高增速充分反映了中央对稳增长的坚定决心。在政府逆周期调节的推动下,后续市场主体将接力,因此,我们认为没必要过分担忧结构问题,后期数据结构预计也将出现明显改善。

随着经济逐渐企稳复苏,加之6月是2022年上半年的关键节点,我们预计6月稳增长政策刺激会得到充分释放,专项债发行量预计将突破新高,银行的信贷投放将持续宽松,加大对实体经济,特别是地产和基建的支持力度。随着“宽财政+宽信用+宽地产”组合的不断加码,我们认为6月金融数据很有可能会迎来更为强劲的复苏,下半年社融总量增速大概率将上行至11%,结构也将逐步改善。

对于债券市场而言,宽信用是确定的,而货币政策受海外加息、通胀压力、货币政策空间有限等约束,宽货币空间不断被压缩。我们认为,目前经济回暖趋势已经基本明朗,预计后续社融将延续回升态势,因此中国债市收益率存在上行压力,我们建议继续保持短久期,不宜低估经济复苏的强度。

风险提示:政策变化不及预期;疫情变化超预期。


标签: